杏彩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NEWS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Title
杏彩体育,人民法院 打造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司法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4-07-18 15:22:16    作者:小编    点击量:

  “我对《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有关智慧法院建设的内容很感兴趣。”全国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随着智慧法院建设的飞速发展,智慧法院这一构想正从愿景一步步走进现实,映照着人民法院“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刘庆峰说,随着“互联网+司法”不断向纵深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不断推陈出新,从指尖立案、云端办案再到智慧执行,智慧法院拓宽了司法为民、便民服务的辐射面,让人民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司法成果。

  近五年,是我国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五年,也是人民法院走向“智慧”的五年。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人民法院统筹推进诉讼服务线上平台建设,实现了“掌上一小步,司法为民一大步”,使得网上调解、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开庭、电子送达等都不再是触不可及的梦。

  以前,“打官司”、递材料,要跑好几趟法院。如今,人在外地、工作忙碌,无法到法院立案或参加庭审,只要打开手机,点击微信小程序,搜索“人民法院在线服务”或“云法庭”,一切就能尽在掌握。

  “过去五年来,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从以数据为中心的3.0版向以知识为中心、智慧法院大脑为内核、司法数据中台为驱动的4.0版转变。”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田禾对本刊记者表示,人民法院创新确立互联网司法规则,积极推动基于电子卷宗的网上办案,开发审判职能辅助系统,推动审判流程再造,信息化建设逐渐从科技法庭、远程视频、电子签章等电子工具,向5G、互联网审判、大数据应用、区块链及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等信息化应用迈进。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临萍表示,人民法院紧跟数字时代步伐,形成了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智慧法院信息系统,开创了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司法新模式。

  杨临萍介绍,数字时代,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人民法院把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作为人民司法事业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建成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智慧法院,构建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司法模式,全面重塑了审判执行模式,有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现在开庭!”随着法槌敲响,2022年9月28日,一场涉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案件的庭审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八号法庭拉开序幕。与传统庭审不同的是,庭审现场既没有原告席也没有被告席,只有法官一人坐在屏幕前。屏幕中的当事人身处北京、广州,相隔2000多公里,通过“一根网线”视频参与庭审。

  2019年11月19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在线审理并当庭宣判侵害董存瑞、黄继光英雄烈士名誉权纠纷公益诉讼案,当庭判令被告瞿某立即停止侵害英雄烈士董存瑞、黄继光名誉权的行为并在国家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董存瑞、黄继光英雄烈士名誉权纠纷公益诉讼案,是201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实施以来,首批适用该法、通过公益诉讼依法保护英雄烈士人格权益的案件,也是首例通过互联网审理的涉英烈保护案件。

  “这是一场审判模式的性变革杏彩体育。司法程序由线下人工向线上智能转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肖建国这样评价。

  2017年8月18日,我国设立了全球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2018年9月,又先后增设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设立互联网法院是互联网司法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开辟了互联网时代司法发展的全新路径,标志着我国互联网司法探索实践正式制度化、系统化。

  “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人民法院实现了司法公开信息的互通互联、数据共享,为全世界的司法公平公正提供了中国式范本。”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刘奕群对记者表示。

  最近一段时间,清华大学互联网司法研究院调研组到几家互联网法院和山东等地法院开展了调研。每到一地,调研组都深深地感受到智慧法院建设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这让我们每一位参与司法人工智能研究的中国学者为之自豪,也是我们在国际同行面前展示学术成果最大的底气。”刘奕群说。

  在与信息化同频共振的改革浪潮中,人民法院从未缺席。五年来,随着智慧法院建设向纵深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陆续融入审判执行场景,并不断释放效能。尤其是我国法院建成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网后,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司法领域的数据积累、机器训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燃料”,有力地推动了相关行业的飞跃式发展。

  “我目前人在重庆,可否在北京的法院立案?”“您可通过微信小程序‘人民法院在线服务’进行网上立案。网上立案审核效率高,杏彩平台注册地址还有专人反馈沟通,请您放心使用。”前不久,北京市民李先生通过全国法院12368服务热线,联系上了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在工作人员引导下,仅用时几分钟,就顺利完成了网上立案。

  不久之后,案件如期开庭。通州法院法官就如何认证、登录掌上法庭、在线签名等事项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一一讲解。整个远程线上庭审过程规范有序、画面清晰,全程同步录音录像,通过承办法官的耐心释法,双方当事人当庭达成调解协议。法官在电脑端发起签名,双方在手机上签署名字,案件仅用半个小时就顺利调解结案。

  “跨域立案服务类似到银行柜台办理通存通兑业务。”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钱晓晨介绍,跨域立案服务帮助当事人在“家门口”法院或法庭立案,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起诉材料异地接收、无差别办理,让群众“打官司”少跑腿。

  点点手机、敲敲键盘,就能完成全部诉讼过程,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现如今,智慧诉讼服务让这一切触手可及。

  “智慧诉讼服务成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的主流样态,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杏彩体育。五年来,智慧诉讼服务经历了线上服务从探索到成熟,再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融合的过程。”田禾对记者表示,“互联网+诉讼”服务深入优化、各地诉讼服务大厅完成信息化改造、“庭网线巡”四位一体诉讼服务形态无缝对接、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信息化架构体系不断健全、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了集约集成、在线融合的全方位司法服务。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国际合作局副局长何帆表示,人民法院持续完善诉讼平台、操作系统、网络界面,最大限度地方便当事人在线验证身份、交纳费用、上传材料、交换证据、参加庭审,解决特殊群体、困难群众“上网难”和证人在线“作证难”等难题。

  为了做到诉讼服务全天候,人民法院研发上线了覆盖全国四级法院的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提供立案、开庭、送达等在线服务,人民群众办理诉讼事务可以全流程、全天候“掌上办”。相关统计显示,以往参加诉讼平均往返法院近6次,现在只需要一两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的便民利民效果非常显著。”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副主任陈奇伟表示,截至2022年年底,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实名注册用户数达到1675万人,平台累计接收网上立案申请2400余万件、在线余万份。

  据了解,最高人民法院与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小企业协会等单位协作,形成覆盖12个领域的“总对总”在线多元调解新格局。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通以来,共有9.6万个调解组织和37.2万名调解员入驻,在线件成功化解在诉前。调解平台在线万个基层治理单位,嵌入乡村、社区、网格,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对此感受颇深:“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成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和在线纠纷解决机制,方便群众公正、高效、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

  此外,全国法院还全面建设信息化诉讼服务大厅,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通过构建多渠道诉讼服务平台,减轻群众诉累。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建成全国法院12368统一调度中心、全国法院统一短信平台,实现12368“一号”全国通办。

  “请双方当事人保持网络信号畅通,现在开庭!”2022年8月19日,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人民法院法官敲响法槌的画面通过网络实时呈现在云南省某隧道工地厂房里的杨某面前。杨某因欠李某16万元借款逾期未还,被李某一纸诉状诉至法院。考虑到杨某异地奔波不便,这起民间借贷纠纷案通过掌上法庭线上开庭审理,当天便以调解方式结案。

  平潭是著名的隧道之乡,约四分之一人口从事隧道行业,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隧道从业人员众多,异地打官司也成了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人在外地,来回跑法院特别耽误工期。现在网上就能立案、开庭,真是帮了我大忙!”杨某在电话里对法院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五年来,人民法院全面推进智慧服务、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管理,建成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智慧法院。

  2020年年初以来,新冠疫情蔓延。在全民抗击疫情的危急时刻,凝聚法治力量,为战疫护航,人民法院勇立抗疫前线,责无旁贷。

  三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人民法院门前少了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但网络空间却是如火如荼。面对严防疫情蔓延、控制人员流动、避免人员接触的特殊情况,各级法院响应最高人民法院号召,充分运用信息化建设创新成果,让智慧法院在战“疫”中“大显身手”,实现了“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

  陈奇伟介绍,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数量十分庞大。三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全国法院仅网上立案就近3000万件、网上开庭500多万场、在线多万次,迫切需要加强对在线司法活动的规范引导,更好地减轻人民群众诉累。他表示,全国智慧法院步入“从有到优”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可为信息时代的世界法治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智慧法院建设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使人民群众的云端法律生活更有获得感。”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吕红兵认为,智慧法院中的“智慧”二字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基于理念、通过机制最终形成的一种能力。

  事实上,在最早探索卷宗电子化、无记录庭审、在线调解、电子法庭时,也有法官持排斥抵触情绪,认为“在线”影响法庭威仪,“数字化”不便阅卷核验。但是,随着改革逐步深入,大家普遍尝到了新技术的“甜头”,效率提升了,失误变少了,从“要我用”变为“我要用”,甚至参与到“让技术和平台更好用”的行列。

  互联网技术是新生事物,不可能一开始就“强推硬上”。“在做好顶层规划的同时,我们积极鼓励基层创新,通过设立三家互联网法院、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等,在审判方式、平台建设、程序规则、技术应用上积极探索、开拓创新,逐步推广应用各地成熟经验和做法,推动互联网司法建设体系化、制度化、规范化,形成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何帆说。

  执行工作是整个司法程序的关键一环。据介绍,人民法院已经建成智慧执行系统,网络执行查控体系支持查询被执行人全国范围内的不动产、存款、金融理财产品、船舶、车辆、证券、网络资金等信息,对各种财产形式做到全面覆盖、一网打尽,破解查人找物难题;构建联合信用惩戒系统,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60家单位开展联合惩戒,让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为破解执行难提供坚强支撑。

  据悉,人民法院还推行网络司法拍卖,着力解决财产变现难题,成交率、溢价率成倍增长,实现拍卖环节违纪违法“零投诉”。截至2022年9月,全国法院网络拍卖成交额超过2万亿元,为当事人节约佣金超过600亿元。

  “全国法院建成了由四级法院统一办案平台、执行指挥系统、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信用惩戒系统、网络司法拍卖系统组成的执行信息化体系。”田禾对记者表示,五年来,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从单一治理走向综合治理,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治理,在财产查询、网络拍卖和联合惩戒方面成效显著,这充分显示和证明了智慧执行是实现执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科技赋能司法展现出广阔的前景,智慧法院作为数字时代人民法院为人民的生动实践,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到了数字正义的红利,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

  2021年至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印发《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人民法院在线调解规则》《人民法院在线运行规则》,形成了在线司法“三大规则”,实现了互联网司法模式从实践探索向制度构建的历史性跨越。“三大规则”形成了既分工明确又衔接有序,有效覆盖司法活动全领域,贯穿审判执行全过程的规则体系,使各类在线司法活动有规可依、合法规范,标志着中国特色互联网司法规则体系基本建立。

  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从立法上明确了在线诉讼的法律效力,有力推动了数字时代诉讼法律制度的与时俱进。

  2022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陈奇伟介绍,人民法院从顶层设计、司法数据中台和智慧法院大脑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五个方面,全方位加强和推动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在此支持下的全流程智能辅助办案,可有效减轻法官事务性工作30%以上,提高庭审效率20%以上。

  陈奇伟表示,针对互联网司法连续发布系列规则和意见,这在人民法院发展历史乃至世界法治文明史上都是首次。

  区块链可以很好地解决数字空间下的信任问题,杏彩平台注册地址人民法院在应用区块链技术方面具有广阔前景。陈奇伟介绍,司法链平台上链存证司法数据已达到28.9亿条。3月7日起,全国法院所有电子送达文书均可支持在互联网司法区块链平台和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进行区块链存证在线核验,这将更好地保障数字时代下每一份电子文书的司法权威。

  中国互联网司法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可期。下一步,人民法院将继续完善互联网司法模式,继续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12-2023 杏彩公司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粤ICP备19060320号